协同

  找到70条相关结果
所系结合 促成我国首个低温物理专业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4/11/6 20:31:15

1958年5月,中国科学院党组向聂荣臻和中宣部呈送了院办大学的请示,很快得到中央书记处批准,仅仅几个月之后,1958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在北京西郊正式开学。当时,中国科大设立13个系,均聘请中国科学院的著名专家担任系主任,所有主干课程也是由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专家担任,采取“全院办...【查看详情】

回忆50年前的两项科技攻关任务 所属机构: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9/18 10:54:51

  大约在1967年中,四川32111气井由于阀门腐蚀损坏造成严重事故,油田要求我所研制新的抗H2S腐蚀的球阀。我们商定腐蚀室负责模拟腐蚀试验和表面保护处理,物理室负责材料性能测试和结构分析,共同查明阀门损坏的原因,重新选定抗H2S腐蚀的材料、工艺和表面保护措施,研制新阀门。   方案一定,大家发挥所长,分头行动....【查看详情】

彭世球:协同创新,赶超国际水平 所属机构:南海海洋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6/2 11:11:33

彭世球,1968年出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9年,他从美国留学归国后组建起科研团队,结合自己和团队在中尺度天气过程及近海风暴潮的模拟与预报等方面的优势,并协同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不断开拓创新。他带领科研团队与北部湾大学合作研发了“南海海洋环境实时分析与预报平台”。该平台攻克了当...【查看详情】

唐世林: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 所属机构:南海海洋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5/17 15:07:25

唐世林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现任南海海洋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 唐世林认为,科学研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关的,我们在聚焦自己领域的同时也要关注其他领域,这样有利于集思广益、拓宽研究思路。他所在的团队里聚集了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研究专长的专家学者,为使团队成员间相互...【查看详情】

夫妻双双潜心研究蛇药及蛇毒——熊郁良、王婉瑜研究员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4/28 17:30:02

对于熊郁良和王婉瑜来说,科研上,他俩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家庭上,他俩从大学时就相识相知,工作后更是相互支持、相濡以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畏艰难、奋力拼搏是他俩一生的写照! 一、熊郁良:目睹灾民疾苦立志从事药物研发 1970年玉溪市通海县发生7.7级地震,熊郁良被安排参加中央地震救援大...【查看详情】

投身新中国伟大建设,恢复发展国家钢铁生产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4/15 10:59:02

1950年7月,刚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的徐元森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现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工作。新中国诞生,国民经济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各类科技问题层出不穷。怀着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徐元森急切地投入共和国的伟大建设热潮,决心与新生的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 工学实验馆在...【查看详情】

携手探索固氮奥秘:从厦门模型到福州模型的突破之路 所属机构: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4/7 11:50:46

1972年,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过兴先与吉林大学唐敖庆发起,在长春召开了专门研究讨论化学模拟生物固氮问题的第一次全国固氮学术讨论会。吉林大学、厦门大学、福建物构所、福州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沈阳植物所等单位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决定兵分三路:第一路由卢嘉锡、唐敖庆、蔡启瑞领导,探索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生物...【查看详情】

“两弹一星”荣誉不只属于我自己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4/2 10:48:34

作为“甲种分离膜”元件的第一发明人,吴自良却从不把这项成果认为是自己的,他常常讲这项技术的完成是响应毛主席大力协同的号召,在党组织正确领导下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国家给予的“两弹一星”荣誉,是同一战壕里的人们用青春和血汗换来的,不只属于我自己。 在拿到国家发明一等奖的两万元奖金时,他坚持要尽可能分到当...【查看详情】

鸟笼报警器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4/2 10:40:51

当年“甲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研究,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的。大热天里,冶金所无空调、无电扇,研究人员常常汗流浃背。为了避免流下来的汗水打湿设备、弄坏机器,大家就利用早晚时间工作。早上五六点钟进实验室,直到上午9点钟回宿舍进行业务和相关学习,到下午五六点钟再开始搞研究,直到深夜。 在生活上,同事们8个...【查看详情】

于敏怀念的团队效应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4/2/25 23:26:04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是1961年在原子能研究所开始参加氢弹原理研究的。当时钱三强已经组织黄祖洽、何祚庥带领一些年轻同志开始工作。 氢弹现象复杂,没有电子计算机辅助,工作很难进行。而当时,研究工作条件并不好,全国只有一台每秒1万次的104电子计算机,他们能争取到的机时,每星期只有十...【查看详情】

倪嘉缵忆严东生:逆境中仍不忘学科发展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4/1/9 18:55:04

严东生是卓越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工作领导者,曾直接、间接参与了我国多项重要科技规划的制定。 曾与严东生分别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部主任、副主任的倪嘉缵院士,回忆严东生对其影响最深的一件事,是他在逆境中仍不忘发展无机材料科学。 在特殊历史时期,倪嘉缵正承担起草无机化学的规划初稿工作。无机材料是无机化学中的重...【查看详情】

为了“成千上万人进入实验室”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4/1/9 18:11:34

严济慈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于我国科学人才的培养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累累硕果。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即将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等领导人到位于北京市东皇城根的物理研究所访问严济慈,要他参加中国科学院的筹建工作。 严济慈有些踌躇:“...【查看详情】

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两位“两弹一星”元勋梦幻联动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3/12/22 12:55:45

“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1958年6月21日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这番话道出了中国进行原子弹研究的被迫与无奈。 1960年,苏联停止了对中国的技术援助,撤走全部在华专家,使我国正在开展的尖端技术研究项目几乎全面处于瘫痪状态。聂荣臻元帅激愤地说:“...【查看详情】

伍献文与《秉农山先生诗存》 所属机构:水生生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3/11/30 17:25:33

伍献文早年在工作之余喜爱集邮和下围棋,后来工作繁忙也都顾不上了,但并没有放弃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他晚年做的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就是整理出版了他的老师秉志先生的诗集《秉农山先生诗存》,并在病榻之上写了序言(全部诗作则由梁彦龄手抄而成)。1985年3月,伍献文在临去世前的十天,他在病榻上将诗稿交给一位将赴北京的同...【查看详情】

为国奉献的无名英雄——郭俊彦 所属机构:华南植物园 发布时间:2023/11/29 10:45:09

郭俊彦(1926.11—2018.8),上海人。中共党员。植物生理学家,研究员。郭俊彦是华南植物研究所首位海归博士。他在1949年1月赴美留学。新中国成立后,他怀着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科技事业的决心,坚决拒绝了入籍美国的要求,放弃了在美的优厚工作待遇,终止了与留美女同学恋爱多年的关系,抵制美国移民局的无理要求,乘坐威尔逊...【查看详情】

助力“两弹一星” 所属机构: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3/11/25 16:32:03

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讹诈与核垄断,毛主席发出了伟大誓言:“核潜艇, 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65年秋,中央批准了“09工程”,即核潜艇工程,组织全国几百个科研单位进行联合攻关。王天眷作为物理研究组的负责人之一,承担了配套用时间频率标准研制项目,并强调: “要重视原子钟具备的军事作用,不能仅把它当成一台仪...【查看详情】

严济慈:使科学研究在中国大地上生根 所属机构:物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3/11/23 10:07:04

回国后,严济慈同时执教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学。他还参与筹建中央研究院理化部分,任理化实业研究所(后分为物理、化学和工程三个研究所)筹备委员。 1928年底,严济慈辞去薪金丰厚的大学教职,准备再次出国留学。这次赴法,严济慈决心要使自己更充实,使科学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他先后在巴黎...【查看详情】

“一竿子”?“半竿子”?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3/11/19 18:25:18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部署了关于现代靶场光学测试设备的工程性研制任务“150工程”。这是为了配合“两弹”研制而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主要完成工程的核心任务“150-1工程”,负责大型电影经纬仪的研制工作。 “150-1工程”开始时,所里出现了“半竿子”和“一竿子...【查看详情】

杨承宗:失明的右眼和宽厚的背影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3/11/10 21:53:50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开展了中子物理研究所亟需的、稀有的中子源——放射性氡同位素研究。师从居里夫妇的我国核物理学家杨承宗为了保护他人,自己在没有任何防护设备的条件下,独自承担了最危险的实验步骤,结果右眼受伤,终至失明。
<br/> 参与此次工作的朱润生女生后来回忆:在工作中,杨先生真正做到了身先...【查看详情】

张致一:申请书里的开基立业 所属机构:动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3/11/7 17:29:57

  张致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著名的胚胎学家、内分泌学家和生殖生物学家,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人。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内分泌室主任及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代主任。   动物研究所综合档案室里,保存了张致一先生工作、学习的相关材料。其中一份9页的申请书...【查看详情】

主办: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承办:中国科学报社    策划:中国科学报社科学传播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报社网媒中心
联系邮箱:kxj@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