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后,严济慈同时执教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学。他还参与筹建中央研究院理化部分,任理化实业研究所(后分为物理、化学和工程三个研究所)筹备委员。
1928年底,严济慈辞去薪金丰厚的大学教职,准备再次出国留学。这次赴法,严济慈决心要使自己更充实,使科学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他先后在巴黎大学法布里实验室、居里夫人实验室和法国科学院戈登(Cotton)实验室从事研究,两年时间里发表了七篇影响力颇深的学术论文。
使科学研究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只有一些立志献身科学、努力奋斗的个人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国内创建从事科学研究的条件,培养人才、形成队伍。基于这一认识,1930 年12 月,严济慈接受北平研究院院长李石曾的盛情邀请,回国出任北平研究院物理学研究所所长。
两次赴法留学,严济慈与居里夫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1年3月,为了筹建中国放射性实验室,他写信向居里夫人求教。居里夫人寄来了含镭的盐样品和放射性氯化铅,并回信给予了热心的指导,对筹建中的镭学研究所致以良好祝愿,希望它“旗开得胜,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镭学研究所”。1932年,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成立,严济慈兼任所长。同年,严济慈参与创建了中国物理学会。
在北平的八年时间里,严济慈以“加倍的努力与拼命的苦干”精神从事科学研究。他白手起家,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在《法国科学院周刊》、英国《自然》、美国《物理评论》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严济慈与钱临照关于《压力对照相乳胶感光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论文,1932年发表在《法国科学院周刊》,这是中国科学家发表在该期刊的第一篇论文。1933 年,国际臭氧委员会将严济慈、钟盛标等精确测定的臭氧在紫外区域的吸收系数定为标准值,各国气象学家每日用此来测定高空臭氧层厚度变化达30 年之久。1935年1月,严济慈和法国的约里奥·居里、苏联的卡皮查一起,当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徐悲鸿赠画“喜鹊登梅”以示祝贺。
严济慈认为,北研院物理所和镭学所做的研究工作,是为中国的物理学辟道路、打基础。他为物理所的发展投入了全部心血,选聘人才,筹建实验室,选定研究课题,培养年轻人,邀请郎之万、朗谬尔、狄拉克、哈达玛和玻尔等国际知名科学家讲学。到抗日战争爆发前,物理所已经成为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成果丰硕、人才辈出的学术机构。
| 严济慈当讲师:像演员那样“目中无人” | 中国科学报社 2024/1/9 18:33:55 |
| 为了“成千上万人进入实验室” | 中国科学报社 2024/1/9 18:11:34 |
| 严济慈:为新中国的科学奠基 | 物理研究所 2023/11/23 10:25:55 |
| 严济慈:勇赴国难 | 物理研究所 2023/11/23 10:07:48 |
| 严济慈:使科学研究在中国大地上生根 | 物理研究所 2023/11/23 10: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