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5月,严济慈启程第三次赴法国,此行他有四项任务:一是出席法国物理学会理事会,二是参加法布里教授的退休庆祝会,三是作为李石曾的助手参加国际文化合作会议,四是将钱三强引荐到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深造。
严济慈到巴黎一个星期后,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南京沦陷的消息传来,朋友们劝告他留下,把家眷接到法国。但严济慈认为:“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袖手旁观。我虽然不一定能够拿起刀枪,但我有自己的岗位,可以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为抗战效力。”
1938年初,严济慈动身回国。途径里昂时,他接受《里昂进步报》记者的采访,发表对中国抗战形势的看法。他说:“中国是绝不会灭亡的。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正义的事业,不管战争要持续多久,情况多么险恶,最后的胜利必将属于中国人民。作为我个人来说,我将和四万万同胞共赴国难。我虽一介书生,不能到前方出力,但我要和千千万万中国的读书人一起,为神圣的抗战奉献绵薄之力。”
严济慈的抗日言行引起日本侵略者的注意,给他和尚在北平的家人带来了危险。他临时决定不在上海而是香港上岸,经越南到达昆明。经过考察,严济慈决定将北研院物理所迁到昆明远郊的黑龙潭。
从北平到昆明,南北纵横几千里,途中不时有日寇的飞机轰炸。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严济慈带领物理所全体人员以为抗战服务为重,全力从事军需用品的研制和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应用物理研究工作。在黑龙潭的破庙和简易平房里,严济慈亲自动手研磨镜头,测量焦距,装配检验。在他的领导下,物理所生产了1000多具无线电发报机稳定波频用的石英振荡器、300多套步兵用的五角测距镜和望远镜、500台1400倍显微镜、200架水平经纬仪、50套缩微胶片放大器等,供前线抗战和后方医疗、科研教学使用。这是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批光学仪器,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3年11月,因为发明磨制晶体新方法对国防科学颇有贡献,严济慈获得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颁发的奖状。1946年夏,因在抗战期间的卓越贡献,国民政府授予严济慈抗战胜利三等景星勋章。
| 严济慈当讲师:像演员那样“目中无人” | 中国科学报社 2024/1/9 18:33:55 |
| 为了“成千上万人进入实验室” | 中国科学报社 2024/1/9 18:11:34 |
| 严济慈:为新中国的科学奠基 | 物理研究所 2023/11/23 10:25:55 |
| 严济慈:勇赴国难 | 物理研究所 2023/11/23 10:07:48 |
| 严济慈:使科学研究在中国大地上生根 | 物理研究所 2023/11/23 10: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