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中国的科学奠基
1948年4月,严济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9月,严济慈赴南京参加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会议。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正处于崩溃的前夕,高官政要纷纷逃往台湾。会议一结束,严济慈立即返回昆明。目睹国民政府的腐败,他坚决不去台湾;他也无意出国,因为他的根在中国。
1949 年1 月,北平和平解放。3月,严济慈举家从昆明绕道香港回到北平。9月初,已内定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到北研院物理所看望严济慈,邀请他参加中国科学院的筹建领导工作。面对已经展现的发展科学的宏伟前景和已经到来的重回实验室的机遇,严济慈十分犹豫,他说:“一个科学家一旦离开实验室,他的科学生命也就从此结束了。我希望您另觅人选,我也不擅长这方面的工作。”但郭沫若却说:“倘因我们的工作而能使成千上万的人进入实验室,岂非更大的好事!”12月,严济慈出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任,全力投入中国科学院的筹备工作。
1950年6月,中国科学院将中研院物理所与北研院物理所合并,重组为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担任首任所长。
1952年起,严济慈先后担任了中科院东北分院院长、中科院副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重要职务。
1979年,严济慈和李政道联合发起、领导创建为中美联合招考赴美物理学研究生项目(CUSPEA)。该项目历经九届,共选拔915人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1985年,严济慈为CUSPEA留美同学题词:“勇于好高骛远,善于事实求是,劳筋骨、苦心志,多做创造发明。为祖国繁荣昌盛、世界和平安定而献身!”
光荣入党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科学的春天再度来到。一个早年的愿望在严济慈的心中苏醒了,那就是“争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1979 年底,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严济慈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申请书中,他发自肺腑地写到:“我今年已经79岁了,才写志愿书申请加入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我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参加革命工作,已经整整30年。我比我的法国老师之一保罗·朗之万教授于1945年出狱入党时还晚6岁。所有这些使我不能不感到惭愧。我虽已年逾古稀,但是我没有迟暮之感。我争取要做一个共产党员,求得光荣的归宿。”
1980 年1 月26 日,由郁文、秦力生介绍,80 岁高龄的严济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感慨万千的严济慈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入党》的文章,他满怀信心地写道:“我的信心更足了,信念更坚定了。我要更好地把自己的有生之年,献给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正如他的名字“慕光”一样,严济慈一生都在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爱科学、爱祖国是他矢志不移的信念。他是一束永恒的科学之光,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 严济慈当讲师:像演员那样“目中无人” | 中国科学报社 2024/1/9 18:33:55 |
| 为了“成千上万人进入实验室” | 中国科学报社 2024/1/9 18:11:34 |
| 严济慈:为新中国的科学奠基 | 物理研究所 2023/11/23 10:25:55 |
| 严济慈:勇赴国难 | 物理研究所 2023/11/23 10:07:48 |
| 严济慈:使科学研究在中国大地上生根 | 物理研究所 2023/11/23 10: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