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771条相关结果
唐世林: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 所属机构:南海海洋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5/17 15:07:25

唐世林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现任南海海洋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 唐世林认为,科学研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关的,我们在聚焦自己领域的同时也要关注其他领域,这样有利于集思广益、拓宽研究思路。他所在的团队里聚集了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研究专长的专家学者,为使团队成员间相互...【查看详情】

“蛟龙号”失联,他稳如泰山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4/5/9 11:54:27

2012年6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海试成功,举国欢腾。 然而,就在实现坐底两天后,人们的欢呼声似乎还在耳畔回荡,“蛟龙号”却突然遇到了“险情”。 6月26日,海试指挥部决定乘胜追击,安排“蛟龙”号再次下潜,进一步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然而12时37分,已经在7059米深度上坐底的“蛟龙”...【查看详情】

徐芑南等待一生的机会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4/5/9 11:53:02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芑南,出任出任我国第一台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总设计师时已经退休6年了。 我国载人深潜项目最早于1992年提出,可不曾想,项目论证整整持续了10年。徐芑南未能在工作岗位上等到项目通过的那一天。1996年,60岁的他在遗憾中办理了退休手续。 直到2001年,载人深潜器项目峰回路转,得以初步通过。这...【查看详情】

大梦无疆,且歌且行——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邹世昌(下)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5/7 10:46:34

重视人才 20世纪80~90年代年轻科技人员流失的问题相当严重。邹世昌十分清楚面临的资金不足,住房紧张,陈旧的论资排辈思想等等难题。经过反复思考,到了90年代初,邹世昌认为是下决心的时候了。“人才是关系到研究所兴衰存亡的大问题,一个研究单位的竞争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科技队伍的素质与水准。作为所长,我在位一...【查看详情】

大梦无疆,且歌且行——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邹世昌(中)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5/7 10:45:24

离子束技术 20世纪70年代初,经受过“文化大革命”批判的邹世昌回到了研究工作岗位,此时他的研究领域已转到研究离子束与固体材料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方面的应用。当时“文化大革命”还在继续,能用的设备是国内制造的第一台20万电子伏特能量离子注入机,性能很不稳定。邹世昌先参加了CMOS集成电路(电子...【查看详情】

大梦无疆,且歌且行——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邹世昌(上)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5/7 10:43:01

艰难求学 邹世昌,1931年7月27日出生于上海市。当他幵始懂事的时候,“八一三” 战争爆发。目 睹日本侵略军掠夺成性的罪恶行径,在他幼小的心灵上埋下了痛切的创伤和悲愤的怒火。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邹世昌依靠助学金得以继续求学,殷切盼望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懂得了 国家经济实力强大与科学技术进步是取得战争主动权...【查看详情】

杨大同:一生倾注“两爬”,采集标本2万余件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4/30 14:27:09

楼梯拐角处的房间内的储存柜中,摆放着用福尔马林浸泡的蛙、蟾蜍等两栖爬行动物的玻璃瓶。谈话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了进来。他亲切地打招呼,而后从双肩包里掏出一沓厚重的书,《云南两栖类志》《横断山区两栖爬行动物》……每一本书都是他呕心沥血的成果。 从事研究的四十年里,他辗转中国南亚热带、热带广袤山川近三...【查看详情】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追忆吴醒夫同志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4/30 14:12:25

吴醒夫同志1911年1月3日出生于湖北省汉川县,汉族,1932年9月,考入华中大学生物系。1936 年毕业后在博文中学担任教员, 1938 年至1943年在华中大学先后担任助教和讲师,1943 年转入云南大学生物系, 1945年至1952年受聘在昆明天南中学担任校长,其间曾于1948年至1949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动物研究所学习。新中国建立后回国....【查看详情】

蔡景霞:昆明动物所神经学科带头人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4/30 11:31:04

蔡景霞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神经科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灵长类动物脑高级功能研究和治疗老年痴呆症新天然药物的筛选与研究。因工作需要,曾多次变换研究方向,在国防科研任务中,她曾从事过“核辐射对猕猴心脑功能的影响”、“针灸在治疗猕猴急性放射病中的作用”等。面对变动,她服从安排,回应道:“每一次变换都...【查看详情】

情系昆虫  圆梦云南——熊江研究员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4/30 11:04:51

熊江研究员196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昆虫专业,分配到天津自然博物馆工作,首次接触到采自云南的昆虫标本,它们形状奇特、色泽艳丽、斑纹秀美,犹如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艺术杰作,使他眼界大开。 六十年代后期云南发生较大农业病虫害,昆明动物研究所拟组建昆虫研究室,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生物防治手段防治病虫害。于是要...【查看详情】

夫妻双双潜心研究蛇药及蛇毒——熊郁良、王婉瑜研究员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4/28 17:30:02

对于熊郁良和王婉瑜来说,科研上,他俩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家庭上,他俩从大学时就相识相知,工作后更是相互支持、相濡以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畏艰难、奋力拼搏是他俩一生的写照! 一、熊郁良:目睹灾民疾苦立志从事药物研发 1970年玉溪市通海县发生7.7级地震,熊郁良被安排参加中央地震救援大...【查看详情】

年轻人到哪儿都要有一腔热血——叶智彰研究员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4/28 17:24:56

叶智彰老家是广东的,1958年9月从广州中山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南工作。当时,中苏有一个科技合作项目,昆明动物所要开展灵长类研究,主要内容是小剂量慢性电离辐射对人类遗传的影响。“国家需要,年轻人到哪里都要有一腔热血。”就这样,叶智彰便毅然决然来到云南。那时,昆明动物所坐落在离市区10多公里的筇竹寺后花红....【查看详情】

勇于探索 努力创新——李靖炎研究员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4/28 17:20:46

李靖炎研究员是我国研究真核细胞起源问题的生物学家,是国内“进化分子细胞生物学”和“进化分子生物学”的倡导者。他所领导的实验室长期以来系统地进行着细胞核的起源研究。基于真核细胞起源问题的研究,他在进化理论上也进行了一系列有独创性的探索,发展了进化生物学,并写出了一些具有方法论意义的论著。 1962年夏...【查看详情】

写百鸟踏遍三迤,发余热至死方休——杨岚研究员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4/28 17:11:08

杨岚研究员是大理州白族人,1958 年毕业被分配到昆明动物所工作。早年多次到野外考察,采集上千号鸟类、兽类标本。1973 年 5 月,他和队友前往高黎贡山北段和中段地区考察,一次考察队翻越垭口时,他不慎摔倒,险些丧命。考察途中,他的关节炎还严重发作,疼痛难忍,但他依然坚持采集标本。 1993 年,60 岁的他从昆明动物....【查看详情】

亦师亦父——我的导师刘次全先生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4/28 17:04:38

您对科学研究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境界, 您那些开放大胆的设想与小心谨慎求证的漫漫历程, 您充满好奇与童真的理想和浪漫主义情怀,才是先生您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 您曾说:时间是自己的,身体也是自己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好正事才是硬道理…… 先生爱请客,记得那时候的组会安排在星期五,结束以后总是带着我们...【查看详情】

为兽类学研究奋斗终生的彭鸿绶研究员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4/28 16:59:05

彭鸿绶先生1910年生于四川资中,为我国著名兽类学家,我所动物分类区系学科带头人。 20世纪60年代,在云南西北部德钦的考察中,彭先生于当地收集到自1897年被定名后已悄无声息长达80余年的滇金丝猴皮张,证实了黑仰鼻猴的存在。南水北调考察结束后,应新华社所约,撰写过《川西的动物》(Animals of Western Szechuan)一....【查看详情】

云南动物学研究的主要开拓者—潘清华先生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4/28 16:49:04

潘清华先生1916年7月出生于江苏宜兴。1938年应邀到昆明,参与云南大学生物系的筹建,曾任云南大学生物系副主任。1958年,受命组建昆明动物研究所,历任副所长、党委副书记、所长。兼任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鸟类学会副理事长、显微与亚显微形态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生化学会毒素专业委员会主任、云南省动物学会理事长、《...【查看详情】

敏锐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家—施立明院士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4/28 16:03:12

1939年12月18日施立明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县。少年时代的施立明亲身经历倭寇统治下难以忍受的民族压迫,苦难造就了他的信念:“祖国的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每一个人都是紧密相连的,没有国家的强盛,中华民族在国际上就没有地位,还有什么个人前途可言!” 1959年施立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复旦大学。受教于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和刘...【查看详情】

自力更生,研制我国第一批大规模集成电路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4/17 14:52:10

1974年3月,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下发了上海市1974年至1975年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及其基础技术会战项目表。项目表中,中国科学院冶金研究所主要负责或参与负责 “大面积集成电路自动测试仪”等项目。同月,徐元森就带领科研人员,开始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其制造工艺的研究。 由于没有现成的集成电路制造和加工设备,徐....【查看详情】

科学人要带头搞技术,要开路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4/17 14:06:59

看准了世界微电子工业发展的方向,在上海冶金所(现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从事半导体材料研究的徐元森,与同事一同于1965年初向所党委提出,要尽快发展我国的微电子工业。45年后的2010年,徐元森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还提到,当年,他曾经向所党委书记提到,“国家要几亿吨的钢铁,这是工程师和工人的工作...【查看详情】

主办: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承办:中国科学报社    策划:中国科学报社科学传播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报社网媒中心
联系邮箱:kxj@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