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

  找到181条相关结果
这件好事,竟不知是谁办的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5/10/30 21:22:25

1956年,中国科学院在报纸上发表公告,公开招收研究生,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招收正规培养学位研究生。并且要求考生需大学毕业并工作满年方可报名,且无需工作单位批准,可按本人志愿报考。这在当时,确实难得。 当时在大连工学院担任助理教授的俞鸿儒符合条件,便报考了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研究生,导师为钱伟长。报到后改为郭永...【查看详情】

他力挺“闲棋” 终获逆风翻盘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5/10/27 23:49:29

1957年秋,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际,“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交给研究生俞鸿儒几份康奈尔航空实验室近年出版的激波管文献,让他好好看一看,并说:“看来我们亦将研制航天飞行器,为此高超声速流实验室是必不可少的。我国资金电力均不足,不可能走美国依靠常规加热高超声速风洞的道路。”“我们应尽早探索新途径,利用激...【查看详情】

研究生导师的先行者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5/4/16 17:06:04

1955年8月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不久,邹元爔率先在上海冶金所招收2名研究生。这些早期研究生一进研究所便立刻投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他们的研究生论文题目都来自“真刀真枪”的生产实践,及时为包钢和攀钢的高炉冶炼方案设计和生产流程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邹元爔对研究...【查看详情】

一篇有错误的论文 让这位院士受益终身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4/11/6 20:34:30

1955年,国务院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这是新中国研究生教育史上第一个法规性文件。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开始招收第一批研究生。1955年~1965年招收的研究生不分博士、硕士,统称为研究生,学制4年,总共招收了约70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张裕恒1961年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成为中...【查看详情】

师生“反目”:他说科研工作者要刚正嫉恶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4/11/6 20:33:34

低温物理学家洪朝生是一位严肃的科技工作者,对科学家的职业道德尤为看重。 1981年10月15日,洪朝生和邹承鲁、张致一、郭慕孙4位院士联名在《中国科学报》发表了题为《开展“科研工作中的精神文明”的讨论》的文章。当时,发生过几起学术不端、甚至学术腐败的事件。据邹承鲁回忆,“科学的春天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好的也...【查看详情】

所系结合 促成我国首个低温物理专业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4/11/6 20:31:15

1958年5月,中国科学院党组向聂荣臻和中宣部呈送了院办大学的请示,很快得到中央书记处批准,仅仅几个月之后,1958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在北京西郊正式开学。当时,中国科大设立13个系,均聘请中国科学院的著名专家担任系主任,所有主干课程也是由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专家担任,采取“全院办...【查看详情】

半夜翻墙回家的北大教授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4/11/6 20:30:00

1953年,北京大学物理系设立了固体物理教研室,物理学家黄昆担任教研室主任。为了进行课程设计,他常约自己的好友、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洪朝生一起讨论。而且他还有白天讲课、晚上备课的习惯,因此他与洪朝生的讨论大都安排在晚上。 由于洪朝生当时在位于北京东城区的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兼职,每次讨论时,洪朝生都乘...【查看详情】

郭燮贤:年过耄耋未伏枥,犹向催化寄深情 所属机构: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9/29 9:09:43

郭燮贤(1925.2.9-1998.6.4),男,浙江杭州人。物理化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79年任大连化物所副所长,《催化学报》第一届主编。长期从事催化化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1985年率先组建了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担任主任,使我国在催化领域形成一支基础坚实、思想活跃、实力雄厚的科技队伍。 郭燮贤...【查看详情】

时代楷模陈俊武 所属机构: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9/24 14:20:45

陈俊武同志是我国著名炼油技术专家、现代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主持设计我国首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指导建造世界首套、全球规模最大的甲醇制烯烃(DMTO)工业示范装置,为我国炼油及煤化工行业进步和人才培养做出开创性贡献。 1946年大学二年级的陈俊武到抚顺人...【查看详情】

主办: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承办:中国科学报社    策划:中国科学报社科学传播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报社网媒中心
联系邮箱:kxj@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