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故事详情
“一竿子”?“半竿子”?
来源:中国科学报社 科学家: 王大珩 故事标签: 求实 协同 发布时间:2023/11/19 18:25:18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部署了关于现代靶场光学测试设备的工程性研制任务“150工程”。这是为了配合“两弹”研制而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主要完成工程的核心任务“150-1工程”,负责大型电影经纬仪的研制工作。

“150-1工程”开始时,所里出现了“半竿子”和“一竿子”两种声音。前者,主张光机所主要负责解决关键性的技术问题,而不负责整机制造任务,扬长避短;后者,自然就是要一竿子到底,还要揽起经纬仪整机的生产任务。

所长王大珩考虑到光机所建成已有多年,具备一定的技术力量和加工能力,主张“一竿子到底更为有利”。“我们要提供的是高档设备,技术上的综合性极强,从方案论证、技术攻关到造出产品,有许多问题是相互交叉难以分割的,许多微妙精细之处,从研究到制造生产,如果转手,很难实现。”

但他并没有与另一种主张直接发生冲突,而是找人对方案做多方面论证,在1963年4月由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和中国科学院召开的讨论会上做了汇报。会议确定,长春光机所全面负责产品的研制和生产。

在王大珩主持下,长春光机所调动了所里一般的科技力量,投入到这项任务中。

经过5年半的艰苦努力,“150-1型光学电影经纬仪”于1965年研制成功,开创了我国自行研制大型精密光测设备的历史,为独立自主地发展我国尖端技术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关信息
王大珩:这个“顾问”坚决不能当 中国科学报社 2025/4/26 12:15:19
坚持将文章署名放在学生之后,王大珩说:“那种署名是丢人格的!” 中国科学报社 2025/4/26 12:14:20
建言“863”计划:“有一点儿”和“一点儿没有”大不一样 中国科学报社 2023/11/19 18:34:18
“一竿子”?“半竿子”? 中国科学报社 2023/11/19 18:25:18
新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 中国科学报社 2023/11/10 22:07:25
主办: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承办:中国科学报社    策划:中国科学报社科学传播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报社网媒中心
联系邮箱:kxj@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