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初,地质学家李四光邀请物理学家钱临照到家里做客。他拿出一块弯曲90°的小漂砾,问道:“钱先生,人们都认为石头是脆性的,但是这块弯曲的石头证明石头也可能是范性的。我认为这块石头所以能够产生90°的弯曲而不是断裂是岩石产生了蠕变的结果,你的意见如何?”
钱临照接过石头仔细地观察之后,发现这块石头表面非常光滑,没有一点裂纹,这种形变只有在长时间小应力下才能发生,因此同意李四光的观点。
这让李四光非常高兴,当即邀请钱临照为他设计岩石蠕变实验。当时,李四光利用地质力学研究所园子里的一座古墓,建设了一个恒温、防震的实验室。在钱临照的指导下,他们在这个古墓改建的实验室里设计出3台岩石蠕变实验装置,分别是悬臂式蠕变、弯曲蠕变和扭转蠕变。
其实,这一问题李四光早有研究,1946年就曾在著名的《自然》(Nature)杂志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弯曲的漂砾》(A Bent Pebble)。
1963年初,实验终于开始了。钱临照告诉李四光,自己1936年参观英国皇家学会地下室时,曾看到一条条直径不同的铅棒挂在那里,一问才知道是蠕变实验。虽然铅由于自身重量就产生了蠕变,但时间非常长,那些铅棒已经悬挂了近百年时间,每隔半年测量一次。
钱临照笑着对李四光说:“这种实验是几辈子的事,你的岩石更难蠕变,你我是看不见结果了,希望后人能把这实验坚持下去,到时候再在Nature上发表文章完全是可能的。”
1998年,李四光的女儿李林见到了92岁高龄的钱临照,没想到钱临照还记得这件事,向她打听蠕变实验怎么样了。
| 给严济慈当助手,4块钱也干 | 中国科学报社 2022/3/30 12:11:24 |
| 他为何坚决不当英国的博士? | 中国科学报社 2021/10/9 18:26:19 |
| 他是李约瑟的引路人 | 中国科学报社 2021/10/9 18:25:38 |
| 新中国第一篇向西方报告的学术论文 竟是这么来的 | 中国科学报社 2021/10/9 18:25:01 |
| 为证明中国人最早发现木卫三,他出了这个主意 | 中国科学报社 2021/10/9 18:2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