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时璋

  找到14条相关结果
巨大的质疑声中,他把丑小鸭养成了白天鹅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2/5/6 19:56:10

生物物理学这个学科,是在巨大的质疑声中建立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很多著名科学家都问:“生物物理学”也能算一门学科吗?有人更是断言:“只有生理学,没有生物物理学。” 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贝时璋从来没有动摇过。他年轻时曾在德国图宾根大学留学,动物系和物理系在同一座大楼里。贝时璋的导师,动物系主任J.W.Harm...【查看详情】

他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学科奠基人?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2/5/6 19:55:19

贝时璋是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学科奠基人,为何他能担负起这样重要的历史使命呢?根据身边最了解他工作的同事总结,这是因为他具备了几个有利条件。 第一,他早已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知名生物学家。第二,他在思想上对学科交叉的意义早已深思熟虑,并充分估计到了开创新的交叉学科必然会遇...【查看详情】

在一面墙上画出《十二年远景规划》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2/5/6 19:53:55

1956年,中科院学部委员贝时璋全程参与了国家《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通称《十二年远景规划》)的编制工作。第56项“重要基本理论问题”的两个生物学中心问题,即“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合成”以及“生物个体发育规律的研究”的规划,是贝时璋负责起草的。 贝时璋主张学科规划首先要从学科本身的发展规律出发...【查看详情】

小偷拿走贝时璋的包,却把最贵重的东西都留下来了!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2/5/6 19:52:06

抗战期间,贝时璋领导的浙江大学生物系一路西迁,在贵州省的湄潭县待了6年。这其间的一天傍晚,一个小偷溜进贝时璋的办公室,偷走了一个大皮包。值更的校工薛绍发现后,紧追不舍。因为皮包很沉,小偷一边跑一边翻找皮包里的东西,想只拿走贵重财物。结果,他一边掏一边往外扔不值钱的各种纸张,最后只偷走了那个皮包。 校工...【查看详情】

刚到浙大,就办了个“一人系”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2/5/6 19:51:38

1930年3月底,贝时璋得知浙江大学要聘人,急切地赶赴杭州打听。在这里,他见到了浙江大学的代理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邵裴子先生。 邵裴子先生对贝时璋很热情,说:“你能来浙江大学很好,我们正想办个生物学系。” 贝时璋心里有些没底,毕竟他在国外只担任过一个助教,这一回国立刻办系,担心自己无法胜任,于是提出是否可...【查看详情】

德国8年,造就一代宗师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2/5/6 19:50:57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20多年间,德国涌现了许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其中不少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曾经留学德国的学术泰斗贝时璋总结了3个重要原因。 其一,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老科学家(包括诺奖得主)和青年人经常在一起开展学术交流与讨论,使青年科学家能很快获得新思想...【查看详情】

借钱留学,上班“还债”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2/5/6 19:50:12

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贝时璋是靠借钱完成学业的。 他赴德国之前,父母四处筹措到了800元钱;在德国期间,父母又累计借款2200元,兑成美金给他汇来。乡间借钱利息很高,又是“利滚利”。到贝时璋回国那年,一结算,家中负债已经从2200元滚到5000元之多了。 但这也远远不足以供他在德国读书。好在他的中国同学和德....【查看详情】

两顿饭让他终生难忘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2/5/6 19:48:17

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贝时璋幼年家境贫寒,原本是没有机会出国留学的。但恰逢一个机遇: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德国国内通货膨胀,马克大大贬值。这就使得去德国留学所需费用与在国内的一些学校上学相差无几。 贝时璋下定决心,向父母提出赴德国深造。家庭虽然贫穷,但父母倾其所有,全力支持贝时璋。贝时璋乘邮...【查看详情】

40年前的论文抽印本,他随手就能找到!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2/5/6 19:47:27

著名生物学家贝时璋的父亲是个做事井井有条的人。他常常教导少年贝时璋养成好的习惯,把各种东西尽可能放在固定的地方,摆放整齐。父亲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了贝时璋的一生。 1982年,记录贝时璋科研成果的科教电影《细胞重建》拍摄中,需要贝时璋40年前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的抽印本。只见他走进书橱,打开玻璃门,伸手进...【查看详情】

生物物理所过去为什么称为“八大处”?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2/5/6 19:46:38

生物物理所刚成立时没有自己的所址,要开展科研工作,只能借用兄弟单位的办公用房。当时中科院已有一批建在中关村的研究所,比如化学所、动物所、微生物所、高能物理所等,都为生物物理所职工提供过实验和办公场所。生物物理所因此有了个“八大处”的别称。 随着工作开展、队伍壮大,生物物理所人都希望赶紧建设自己的研究...【查看详情】

一封推荐信,换来一位女院士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2/5/6 19:45:53

阎锡蕴年轻时曾是一名翻沙女工,恢复高考后,她成了首批大学生。1983年,她由河南医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日友好医院工作,期间来到生物物理研究所做短期学习。就在这,她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贝时璋先生。 1989年,身为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名誉所长的贝时璋推荐阎锡蕴去德国马普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深造。最初,作为所长的Peter ...【查看详情】

出国一趟,经费没花完,他又上交了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2/5/6 19:43:41

中国科学院院士贝时璋一生节俭,廉洁奉公。 1956年,贝时璋加入国家和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按照相关规定,贝时璋这种身份的学术大家,肩负国家任务出国考察,理应下榻在专门的高档酒店,享受一定的优待。但贝时璋坚持住在简陋的小招待所,吃便宜的面包、香肠。 考察临近尾声时,国家给的各种经费还剩下不少,按例无须上...【查看详情】

怎么回事?他被一所大学授予了5张博士学位证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2/5/6 19:42:22

在德国图宾根大学的历史上,有一段授予一个人五张博士证书的传奇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贝时璋。1928年,贝时璋获得图宾根大学博士学位证书,遗憾的是,这张证书却遗失在了抗日战争时的逃难途中。 1937年底,日寇在距离杭州120公里的全公亭登录,形势危急。浙江大学决定西迁建德。贝时璋作为生物系主....【查看详情】

生命中最后一天,他做了一件事 所属机构:生物物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2/3/16 11:30:13

他是1948年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首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自1928年获得德国图宾根大学博士学位证书后,相继于1978年(毕业50周年)、1988年(毕业60周年)、2003年(毕业75周年)和2008年(毕业80周年)被德国图宾根大学授予“金博士”、“钻石博士”等博士学位荣誉证书,被德国政...【查看详情】

主办: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承办:中国科学报社    策划:中国科学报社科学传播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报社网媒中心
联系邮箱:kxj@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