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故事详情
王守武:“什么难,就去学什么”
来源:物理研究所 科学家: 故事标签: 求实 发布时间:2023/11/23 9:54:28

1950年9月,已在美国普渡大学任教的王守武和夫人葛修怀决意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至于回国后做什么,王守武并没有设定目标。他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国家需要什么就干什么。

虽然有美国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加持,但31岁的王守武最初找工作并不顺利。从上海到北京,从同济大学到清华大学,他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最终,经姐夫陆学善介绍,王守武受聘于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更名为物理研究所),开始固体物理方面的研究。

不过,很快,这位寡言少语却心灵手巧的年轻人就因两项紧急任务初露锋芒。

1950年底,王守武奉命为在抗美援朝前线的志愿军运输队设计车灯和路标。当时前线的运输车晚上不能开灯,普通汽车明亮的灯光很容易被敌机发现。这项任务要求设计出一种特殊的车灯和路标,既让司机在夜里行车时能看清道路,又不致被敌机发现。

王守武很快提出了满足“既要又要”的设计方案,成功解决了问题。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解决当地生活燃料问题成为当务之急。王守武受命设计西藏地区生活用太阳灶。考虑到加工制造一个大面积抛物面反射镜的困难,王守武改用多个窄条反射面组成的反射系统,用调整每个小反射面倾斜角度的方法,使照射到每个小反射面上的阳光反射汇聚到太阳灶的中心。用这一巧思设计出来的新型高原太阳灶能在15分钟内把一壶水烧开。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余金中是王守武1965年招收的研究生,也是我国第一位半导体激光器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在他的心目中,王守武是“干实事的”,是“别人说一百句,他只回三句话”的人。

余金中对导师的另一个深刻感受是“有学问,而且什么难,就去学什么”。

这一点,从他不断转换专业方向上可见一斑。

1936年,王守武进入同济大学工学院,学的是电工机械专业。1945年,他赴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工程力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导师斯特姆鼓励他继续深造,并帮助他申请到普渡研究基金的资助,但该项目要求一定要用量子力学解决问题。

从工程力学转到量子力学,有一些物理课必须补上。为了节省时间,王守武先自学,再找机会到物理系去插班旁听,最后申请考试。他先后顺利通过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统计力学等几门课程的考试,很快进入攻读博士学位的阶段。

王守武仅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别人需要几年才能完成的课业!

从机械转力学,又从量子力学转固体物理,乃至半导体,在参与了“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王守武院士课题的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李艳平看来,王守武聪明、好学、喜欢钻研,需要学什么他就能学得特别好。这与他从小被熏陶出的科技报国志向相关,但也离不开家族传承的天赋。

相关信息
大梦无疆,且歌且行——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邹世昌(下)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2024/5/7 10:46:34
大梦无疆,且歌且行——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邹世昌(中)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2024/5/7 10:45:24
大梦无疆,且歌且行——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邹世昌(上)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2024/5/7 10:43:01
杨大同:一生倾注“两爬”,采集标本2万余件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2024/4/30 14:27:09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追忆吴醒夫同志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2024/4/30 14:12:25
主办: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承办:中国科学报社    策划:中国科学报社科学传播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报社网媒中心
联系邮箱:kxj@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