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故事详情
让我国掌握卫星返回技术,钱学森称他“控制有功”
来源:中国科学报社 科学家: 杨嘉墀 故事标签: 求实 发布时间:2023/12/22 12:57:20

1974年11月5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在酒泉首次发射失败,卫星也同火箭一起炸得粉碎。事后,钱学森带领大家查找事故原因,上千人在茫茫戈壁上挖掘、捡拾残骸碎片,肉眼能看见的一段铜丝、一个铁片都不放过,一点点带回来对接成型。结果,他们发现有一段2寸长的电缆,在X光的透视下,其中的铜丝是断开的!这下可算找到了失败的根源。原来,由于“文革”打乱了生产秩序,工人根本未按照工艺要求生产。就这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975年,第二颗返回式卫星开始总装测试,负责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自动化专家杨嘉墀接受教训,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任何一个疑点都不放过。有一次,姿态控制水平陀螺测量精度有短时间下降,再仔细观察又恢复正常。尽管下降值在允许的范围内,但杨嘉墀还是带领大家认真查找,最终发现有一根导线松动接触到了陀螺。如果这个问题不排除,很有可能导致火箭发射再次失败。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二颗返回式卫星从酒泉成功发射,顺利入轨。但杨嘉墀等人却仍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要知道,世界上第一种返回式卫星——美国发现者号前12次试验都失败了,直到13次才成功回收。中国能否在第二次就获得成功?当时,有人建议让卫星提前返回,以防夜长梦多。钱学森组织现场专家分析研究,陈芳允等人从测控、轨道计算等方面认为不会出现意外,应该按原计划返回。决策前,钱学森再次听取了杨嘉墀的意见,他根据遥测数据进行了计算,果断判断卫星能按原计划运行。最终,钱学森拍板:按照原计划运行。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将军在电话中批准了这个方案。最终,这颗卫星于11月29日顺利返回地面,在贵州六枝着陆,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在大家心花怒放握手庆祝时,钱学森对身边的杨嘉墀说:“控制有功。”

从1975年到1992年,我国连续成功发射13颗返回式卫星,由杨嘉墀主持工作的姿态控制系统从未发生任何故障。1985年,返回式卫星和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与发射成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杨嘉墀为第四完成人。

相关信息
预先研究得不到领导支持 他说:要耐得住寂寞 中国科学报社 2023/12/22 13:03:39
当选院士后,他被老师要求先读自律典范 中国科学报社 2023/12/22 13:01:56
不惧冷板凳,“文革”被关审查时他还在做卫星方案 中国科学报社 2023/12/22 13:01:07
1975年,他将自己的专利费“变成”一台4KB内存电脑带回国 中国科学报社 2023/12/22 12:58:40
为了“一箭三星”,他们连1毫米的空隙都不放过 中国科学报社 2023/12/22 12:58:03
主办: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承办:中国科学报社    策划:中国科学报社科学传播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报社网媒中心
联系邮箱:kxj@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