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老说:“地球的奥秘需要我们去研究,要想揭开她那层神秘的面纱,就要有勇攀测地高峰的勇气、执著追求终不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干劲、科学严谨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创新的方法。”
1966年邢台地震后,测地所一哄而上重点研究地震,1970年连名字都改成了武汉地震大队。1975年、1976年海城、唐山地震之后,许老两次被借调到北京国家地震局参加分析预报工作。也就是在从事地震监测工作期间,许老转入了对固体潮的研究,理由是地震监测的许多观测,如倾斜、应变、重力等都需要做固体潮的改正。他告诉笔者:“人要不懈追求。经常你会发现,你所熟悉的东西随着科学的发展慢慢又用不上了。”
许老打着手势,两只手比划成一个球体,让球体时大时小,一会儿拱起来,一会儿缩回去。他这样给笔者解释固体潮:“地球不是刚性的,地球也在呼吸。”
这太不可思议了!原来,月亮和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竟使地球的固体部分也像海洋潮汐一样发生着潮动。宇宙间究竟藏着多少奥秘呀!笔者猛然觉得,这位八旬老者跟我们凡夫俗子有着天壤之别。虽然他的双脚也踏在地球上,但他的思想超越了地球。他俯视着地球。
为研究固体潮,他潜入林木荫蔽的小洪山地脚20米深处,参与组建武昌固体潮基准台。此后,他领导的研究小组从西藏一直跑到海南岛,通过对16个重力潮汐点的观测和研究,开启了中国的固体潮研究。其后,他与国外学者合作,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重力潮汐基准,拿出了我国各种精密天文、大地及地球物理测量的潮汐改正方案,并和学生们一起发展了相应的理论模型。
许老说:“利用这种观测,一可以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二可以让大地测量更为准确。比如要测量武汉某个点到人造地球卫星的距离,我们可以精确到只有2~3个厘米的误差。而这个距离,由于固体潮影响,在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8点钟是一个数据,12点钟又是一个数据。”
许老和他的伙伴们把我国固体潮研究搞得卓有成效并推向国际,为此,他一度担任国际地潮委员会主席,成为世界公认的权威。2013年,还被国际固体潮委员会授予“科技贡献奖章”。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其中的艰辛是外人难以体会的。许老说:“这时候,方先生受到冲击靠边站了,我也被贴了大字报,但我们没考虑这些,对固体潮的研究比这些重要得多。”
我们常常用大海来形容一个人的心胸之宽广,对于许老,用大海是远远不够的,得用宇宙。他是一个胸怀地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