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故事详情
从南京到武汉
来源: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科学家: 许厚泽 故事标签: 爱国 创新 奉献 发布时间:2022/11/30 13:42:27


1956年,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成立。以我国著名测绘学家、教育家, 测绘学开拓者夏坚白为代表的老一辈测绘人,从上海来到武汉,开辟 除同济大学之外的又一新的教育阵地。

许厚泽的导师方俊先生与夏先生是铁哥们,两人为了加强沟通与 合作,一年多以后的1958年初,方俊将其与老一辈测绘学家共同创建 的中国科学院测量制图研究室(1961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 球物理研究所)迁至武汉。

许厚泽及研究所其他工作人员也因此从南京来到武汉。这也让 部分喜好南京的科研人员“耿耿于怀",同为研究所工作人员的许厚 泽夫人杨慧杰便是其一,时至今日,仍感慨“当年要留在南京该多 好",更不用说研究所刚搬迁至武汉时,几乎是在一片荒郊办公的当时。

但这并没有影响到许厚泽的求知探索。“我很喜欢科学研究”, 他说。他虽对科学研究非常痴迷,却不会因此而被人解读为“书呆子”, 因为许厚泽几乎“从不开夜车”,业余时依然与同事们打球、游泳。

他的研究生阶段正是我国社会动荡的年代,研究生制度也随着 “反右”事件而中止,那时,培养研究生被认定为培养“修正主义苗子”。 直到1961年,我们国家研究生制度才得以恢复。许厚泽要考研究所课 程,准备毕业论文,“又是基础课、又是论文,那一年真是非常紧张。"

1962年,在许厚泽就读研究生的第六年,他完成了他的优秀研究 生毕业论文《山区天文重力水准研究》,针对我国重力场较苏联复 杂的情况,提出处理天文重力水准测量数据的新算法(间接内插) 和模板(双极系统),并首次在电子计算机上实现。

这次毕业论文的答辩阵容可谓强大:夏坚白、周江文、叶雪安、方 俊等我国测绘史上大名鼎鼎的老一代创始人均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 在场。

这篇论文最终受到这些老一辈科学家以及当时苏联专家的赞誉, 许厚泽也由此崭露头角。

相关信息
“地球也在呼吸” 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2023/11/27 12:58:28
要把它学到手 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2023/11/27 12:55:51
去南京找方俊 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2023/11/27 12:05:55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2023/11/27 12:02:59
从南京到武汉 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2022/11/30 13:42:27
主办: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承办:中国科学报社    策划:中国科学报社科学传播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报社网媒中心
联系邮箱:kxj@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