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化学家於崇文,是在动荡年代考入了西南联大。
在那个年代,地质学研究主要是去野外勘察,采标本、察岩性,是描述性的科学。
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他曾听一位前辈评论道:“地质学是一门不是科学的科学。”然而,前期的求学和教学经历让於崇文对地质学有了不一样的思考,他并不赞同这位前辈的观点,也一直想要打破关于地质学的“偏见”。
以此为出发点,当其他同仁都在专注野外找矿产资源时,於崇文却思考着如何将自然科学、非线性科学及复杂性理论与地球科学相结合,让地质学从唯象科学向精确科学跨越。
在对地球化学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於崇文慢慢延伸出其中的数学、物理等方面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於崇文撰写出版了《数学地质方法与应用地质与化探工作中的多元分析》一书,将数学中的多元统计引入到地质学中。
探究越深入,涉及的学科内容越复杂,於崇文不停学习,又先后开辟和发展了多个创新的学术领域,例如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探索“区域地球化学”新学科的诞生;将动力学与成矿作用相结合,开辟“成矿作用动力学”的矿床成因研究新方向;提出“矿床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的成矿新理论与探索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等。
於崇文一生都在学习和探索,到鲐背之年仍精气神十足地做了3个多小时报告——2013年,他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讲授成矿系统复杂性研究最新进展,场下座无虚席——他用毕生精力推动着地球科学从唯象科学向精确科学跨越。
| 他用毕生推动地球科学向精确科学跨越 | 中国科学报社 2025/2/8 11:39:40 | 
| 创新无小事 | 中国科学报社 2025/2/8 11:38:13 | 
| 於崇文:基础研究的4个层次 | 中国科学报社 2025/2/8 11:3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