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故事详情
碰钉子之后,她说:我能不能见部长?
来源:中国科学报社 科学家: 叶叔华 故事标签: 创新 发布时间:2024/6/22 18:48:14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叶叔华从一份国际学术期刊上看到,出现了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和人造卫星激光测距等新技术,测量精度比传统技术提高1-2个数量级,推动天体测量界发生革命性变革。

叶叔华判断,如果我国不及时发展这些新技术,将来势必要落后。1973年,上海天文台组建射电天文研究小组,正式开始VLBI技术预研工作。

天文观测由于极度依赖设备,常被戏称为“富人的游戏”。叶叔华提出,先在上海佘山建设2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经费一直没有着落。

叶叔华单枪匹马来到原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找到相关工作人员询问能否支持建一个2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对方头都没抬就说不行。叶叔华站了一会儿,又提出:我能不能见部长?对方这才抬起头来仔细打量这位貌不惊人的女科学家。没想到,主管相关工作的副部长王士光真的接待了她,并同意支持。

这次主动争取给叶叔华带来不小的争议。学界流传着一种说法:天文的经费都被叶叔华一个人用完了。还有人质疑:射电天文都是有钱人搞的,我们能搞吗?

当时,谁也想不到,就是这项谁都不了解的技术,有朝一日能在探月工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20世纪末,国家正式组织探月工程论证。当时,对探月航天器的测控成为重大难题:成熟的无线电测距测速技术,最远测控距离可达约8万公里;但“嫦娥一号”卫星进入绕月轨道后,最远距离达40万公里。如何突破这一技术瓶颈?

后来,上海天文台应用VLBI技术结合我国已有的航天测距测速技术,共同完成了“嫦娥一号”的高精度测定轨及定位任务。我国成为国际上首个将VLBI用于航天器实时测轨的国家。

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曾评价:VLBI的加入使我国探月工程立项至少提早了5年。

回忆起往事,叶叔华笑着说:“只要我想做一件事,是会奋不顾身的。”

相关信息
碰钉子之后,她说:我能不能见部长? 中国科学报社 2024/6/22 18:48:14
从无聊到拼命 只需要一个意义 中国科学报社 2024/6/22 18:45:53
从经典到现代观测,她站在国际前沿探寻宇宙奥秘 上海分院 2021/11/11 10:51:07
循循善诱,如沐春风——叶叔华院士亲临天文博物馆施工现场侧记 上海天文台 2021/10/14 9:45:01
夜空中最亮的星 上海天文台 2021/10/14 9:44:11
主办: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承办:中国科学报社    策划:中国科学报社科学传播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报社网媒中心
联系邮箱:kxj@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