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4项决议,分别是:确定首都、纪年、国歌和国旗,并将“中原标准时间”改为“北京时间”,以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为标准。之后,中国科学院领命接管了原先上海法租界的徐家汇观象台,正式开始了“北京时间”的建立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原台长叶叔华当时还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女大学生。由于世界时是以地球自转为基准,要靠观测恒星的位置来确定。因此叶叔华每天的工作似乎极其简单——白天做算术,晚上看星星。
叶叔华从小成绩优异。高考完父亲让她去打听考上没有,她不紧不慢地说:“不用打听,我肯定考上了。”果然,叶叔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
这样一个聪慧的人,每天却要重复进行严格又枯燥的观测和计算工作。回忆起往事,叶叔华笑着说:“来了3天就想走了。别人都以为搞天文的很浪漫,一旦自己上手就讨厌死了,心里很不甘,难道一辈子就这样了吗?”最让叶叔华想不通的是,时间要那么精确有什么用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她的想法。叶叔华了解到,自己的工作竟对当时正在进行的全国地图测绘至关重要。
“世界时实际上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叶叔华说,绘制地图需要在统一的时间标准下测量位置,才能将分散的地图拼起来。而过去的中国军阀混战,连一张统一的地图都没有。
原来,在高山上、森林里、大漠中,每日都有许多人守在无线电前,通过听徐家汇观象台播报的时间来校准自己的小钟,只有这些小钟足够精准,我们的地图才足够清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才能开展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此,叶叔华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拼了命也要把工作做好。
很快,施展才华的机会来了。1958年,徐家汇观象台着手筹建我国自己的综合世界时系统,31岁的叶叔华挑起了这个担子。经过反复试验,她采用独特的方法——对观测员根据其误差变化取平均值,从而创立了一套独立的时间测量方案。
1965年,我国“综合时号改正数”通过国家技术鉴定,1966年初,正式作为我国的世界时基准,即北京时间向全国发播。叶叔华也成为“北京时间”创制奠基人之一。
碰钉子之后,她说:我能不能见部长? | 中国科学报社 2024/6/22 18:48:14 |
从无聊到拼命 只需要一个意义 | 中国科学报社 2024/6/22 18:45:53 |
从经典到现代观测,她站在国际前沿探寻宇宙奥秘 | 上海分院 2021/11/11 10:51:07 |
循循善诱,如沐春风——叶叔华院士亲临天文博物馆施工现场侧记 | 上海天文台 2021/10/14 9:45:01 |
夜空中最亮的星 | 上海天文台 2021/10/14 9:4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