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故事详情
他一回国,就参与创建了毛主席说要“大干快上”的学科
来源:中国科学报社 科学家: 杨嘉墀 故事标签: 爱国 发布时间:2023/12/22 12:48:57

1956年,自动控制学家杨嘉墀一回国就成了“香饽饽”。他回到北京的消息传出后,上海生理生化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自动化及远距离操作研究所筹委会、清华大学等单位,纷纷邀请他前去工作。

钱学森也在百忙中专程到教育部招待所看望杨嘉墀,扼要地介绍了全国科学规划中某些特别重要、但我国非常薄弱甚至空白的学科。他建议杨嘉墀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参与创建自动化学科。

杨嘉墀十分了解国际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懂得在西方发达国家,自动化技术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但是中国在这方面基础非常薄弱。他也清楚,在国内现有条件下,想要在这方面获得成功绝非易事。但他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决定接受挑战,投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筹建工作中。

1956年,我国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简称“12年科学规划”,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起点,使中国在短短七八年时间内,跨入了现代科学几乎所有领域的大门。在科学家们的建议下,经过张劲夫、吴有训、严济慈、钱学森等人的归纳,将计算技术、半导体技术、自动化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等列为“四大紧急措施”。后来,我国及国际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决策的远见卓识,这些学科的发展不仅为“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提供了保障,直到今天,它们依然是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和尖端领域。

当时,国务院决定由中国科学院集中力量组织实施这四大学科,首先建立一批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在向周总理汇报时提到中科院“连个工作的地方都没有”。周总理下定决心,从新建的西苑大旅社中拨出三座楼给中国科学院,并对张劲夫说:“毛主席说要集中人马,大干快上,科技工作不能再等了,要抓紧。”

杨嘉墀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来到了中国科学院报道,在中关村安家立业,住在中关村宿舍甲字26号楼的三楼,在郭永怀一家楼上。

为了迅速开展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工作,杨嘉墀决定采取措施,对来所的新毕业大学生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尽快投入工作。所里开办了各种培训班和讨论班,通过短期培训培养自动化技术人员。1957年,国务院责成中国科学院和高教部在清华大学开办生产过程自动化进修班,又培育了一大批学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成为我国尖端技术的骨干力量。后来,杨嘉墀在新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授“仪器仪表”课程,还开创性地讲授了自动检测专业课,使学生们获益匪浅。

相关信息
预先研究得不到领导支持 他说:要耐得住寂寞 中国科学报社 2023/12/22 13:03:39
当选院士后,他被老师要求先读自律典范 中国科学报社 2023/12/22 13:01:56
不惧冷板凳,“文革”被关审查时他还在做卫星方案 中国科学报社 2023/12/22 13:01:07
1975年,他将自己的专利费“变成”一台4KB内存电脑带回国 中国科学报社 2023/12/22 12:58:40
为了“一箭三星”,他们连1毫米的空隙都不放过 中国科学报社 2023/12/22 12:58:03
主办: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承办:中国科学报社    策划:中国科学报社科学传播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报社网媒中心
联系邮箱:kxj@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