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故事详情
响彻珠峰的国际主义赞歌  ——秦大河科考脱险记(二)
来源: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科学家: 秦大河 故事标签: 爱国 奉献 发布时间:2023/9/11 11:21:56

(二)

  山下,科考队行政队长王维目送秦大河一行消失在冰川堆积垅的碎石后面,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按理说,秦大河高原工作经验丰富,又带着充足的给养,赶着10头牦牛上山,不会出什么问题。但王维总觉得放心不下。7月10下午,他突然决定开辆车到山口去迎一下。

  7月10日17时,车刚开到山口,就看见从山上下来的吐尔。王维看到只有吐尔一人,心已提到嗓子眼。当吐尔说秦大河病倒时,他头“嗡”的一声,眼前一片金花。

  王维今年40岁,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的工作人员。10年来,他的足迹走遍了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横断山脉。长期野外高原工作的经验告诉他,从珠峰6000多米的东绒布冰川把人救下来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

  等王维镇静下来,第一个反应就是向在珠峰脚下作登山准备的美国登山队求援。美国登山队长约翰·罗斯克莱尔听完情况当即同意参加救援,并提出找两匹马上山驮运秦大河。

  王维的当机立断抢回了吐尔从山口走到科考营地的两个钟头。

  这时,日近黄昏,夜晚能不能登上6000米?王维请教当地的藏族老乡登极。登极听说了秦大河的情况后,肯定地说:“能!”因为找不到马,王维再问:“能不能从6000米把人背下来?”登极又说:“能!”王维眼泪差点掉下来,他立即组织人用帐篷杆捆担架,并集中全队的羽绒服、干粮、手电筒交给以登极为首的4位藏族老乡。

  听说要连夜上山,美国队长二话没说,赶忙带上简易加压仓、急救药品和1名尼泊尔助手,随队而行。

(三)

  山上,侯书贵送走了报信的吐尔,看到秦大河已进入半昏迷状态。强烈的高山反应使秦大河五脏六腑难受万分,他一次次撕开自己的衣服,小侯一次次给他盖上。但高山强烈的紫外线还是将秦大河的胸部和腹部晒掉了几层皮。

  珠峰的天气变化极快,刚才还是晴空朗日,一会儿就是冰雪交加。小侯计算吐尔下山要一天,上山最快也得一天,至少两天以后救援队才可能到。他一边嘱咐剩下的民工加固帐篷准备作长期打算,一面把秦大河抱在怀里,尽量往秦大河嘴里喂些食品。

  入夜,山上下起了冰粒,冰粒落在地上,使本来就非常难走的山路又难上10倍。侯书贵听着帐篷外冰粒哗哗的响声,心想救援队今晚上不来了。

  7月11日凌晨3时,侯书贵感觉有人敲帐篷,睁限一看,美国队长约翰像神兵天将站在帐蓬跟前。侯书贵激动万分,刚要说感激的话,约翰一摆手问起了秦大河的病情。当他确诊秦大河是脑水肿后,立即注射抢救药物并将秦大河放进加压仓内加压抢救。

  3天来,秦大河第一次因睡眠而闭上了眼。登极则坚持用气筒给加压仓充气直到天亮,约翰称登极“立了第一功”。

来源:《中国科学报》1993年8月13日

相关信息
响彻珠峰的国际主义赞歌  ——秦大河科考脱险记(三)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23/9/11 11:22:38
响彻珠峰的国际主义赞歌  ——秦大河科考脱险记(二)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23/9/11 11:21:56
响彻珠峰的国际主义赞歌 ——秦大河科考脱险记(一)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23/9/11 11:20:48
秦大河:科学探险的伟大创举 ——写在国际徒步横穿南极考察队出发之前(二)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22/11/10 17:39:55
秦大河:科学探险的伟大创举 ——写在国际徒步横穿南极考察队出发之前(一)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22/11/10 17:38:26
主办: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承办:中国科学报社    策划:中国科学报社科学传播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报社网媒中心
联系邮箱:kxj@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