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徒步横穿地球之端的盖世英雄,又把深邃的目光盯向世界之巅。7月,48岁的秦大河,中国科技工作者的骄傲、中国科学院的骄傲,又将足迹印在了珠穆朗玛峰。不幸,当大河刚刚登上海拔6080米处,就被“高原作业最凶恶的敌人”——脑水肿袭倒……
大河的汉族同胞、藏族兄弟和美国、挪威朋友,拼死将他从地狱之门抢了回来。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丁人人同志采写的《响彻珠峰的国际主义赞歌》,真实地记下了那难忘的分分秒秒,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此前,中科院有关领导和部门向大河及其家属发了慰问电。
我们转发这篇通讯,一是向那些抢救大河的朋友表示我们由衷的敬意,更是向大河送去我们的真挚问候、献上我们的心香一瓣!
盼大河早日康复,再奏新凯歌!
秦大河以其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壮举,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英雄。上个月,这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冰川研究所副所长,参加了中国挪威联合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队工作,当他登上6080米高度时突发重病。在科考队、美国登山队及当地藏族民工超出常规、拚尽全力抢救下,他没有倒在珠峰脚下,创造了在珠峰6000米以上高度抢救脱险的奇迹。
(一)
7月初的珠穆朗玛峰脚下,阳光灿烂,冰雪消融,己进入登山的最佳季节。
7月4日,由15人组成的中挪科考队到达珠峰脚下海拔5000米的绒布寺,建立了科考队大本营。稍事休整,7月7日中午,中方业务队长秦大河就带着他的研究生侯书贵和挪威科学家吐尔及4位藏族民工,赶着10头牦牛向东绒布冰川6500米高度进发。他们要在那里钻取冰样,进行科研活动,预定于7月11日返回。
7月7日晚上,秦大河一行7人在5500米高度处宿营。第二天他们又前进十几公里,爬到6080米处,在山坡上露营。当夜,秦大河觉得有些头疼,一夜没有休息好。
作为搞冰川研究的秦大河,曾多次登上5000米以上的高峰从事科研活动。特别是1986年,他曾在世界第二高峰乔格里峰6000米以上高度工作过很长时间。他具有很强的高山适应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今年已48岁的秦大河毕竟与8年前不同了。特别是经历了横穿南极大陆以后,他身体能量使用到了极限,经历了两年,才逐渐复原。而今天,这位对工作一向严谨认真的人,也不得不留在6080米营地,等候小侯等人去6500米处采集冰样。
7月9日晚,秦大河头疼加重,出现了一些幻觉。分不清白天还是黑夜,认为自己还是在乔格里峰。侯书贵与吐尔商议,认为这是高山反应引起的脑水肿,患者大脑积水,压迫脑血管与脑神经,轻者留下呆滞、瘫痪等后遗症,重者短时期内死亡。
他们趁秦大河清醒时,想把他扶上牦牛。可这些平时温顺的高山动物,也知道在这样高度上负重是要命的事,所以拚命挣扎,险些顶倒秦大河。秦大河摇了摇头说:“算了。”
7月10日早晨,天刚放亮,吐尔和一名藏族民工下山报信。
来源:《中国科学报》1993年8月13日
响彻珠峰的国际主义赞歌 ——秦大河科考脱险记(三) |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23/9/11 11:22:38 |
响彻珠峰的国际主义赞歌 ——秦大河科考脱险记(二) |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23/9/11 11:21:56 |
响彻珠峰的国际主义赞歌 ——秦大河科考脱险记(一) |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23/9/11 11:20:48 |
秦大河:科学探险的伟大创举 ——写在国际徒步横穿南极考察队出发之前(二) |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22/11/10 17:39:55 |
秦大河:科学探险的伟大创举 ——写在国际徒步横穿南极考察队出发之前(一) |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22/11/10 17:3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