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故事详情
秦大河:科学探险的伟大创举 ——写在国际徒步横穿南极考察队出发之前(二)
来源: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科学家: 秦大河 故事标签: 爱国 奉献 发布时间:2022/11/10 17:39:55

路线和日程

考察队定于1989年7月1日在美国明尼苏打洲的明尼阿波利斯内集中,随即开始行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7月13日苏联巨型喷气运输机伊尔76将抵达明尼阿波利斯国际机场,这是战后苏联军用飞机首次在美国领土降落。7月16日,这架飞机将全体队员,42条狗和3部狗拉雪橇,随队物资,以及近20人组成的记者团经加拿大、古巴、阿根廷、智利等国, 7月22日抵达中国南极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队员住在长城站,等待好天气,改乘水牛式小飞机飞往南极半岛。

最迟到8月1日,考察队将从南极半岛北端的塞尔·纽奈德克斯出发,穿越南极半岛腹地的冰川裂隙区、埃尔斯沃斯山脉、瑟尔山脉,于11日23日到达南极点。接着,考察队将进入最艰险的地区,即东南洲腹地——南极高原,1990年元月15日抵达苏联东方站,3月1日完成横穿考察,到达苏联和平站。

考察全程共计6800公里,队员靠滑雪行进,物资由狗拉雪撬运载。有2500公里的路程在海拔3000-4000米的南极高原。计划时间达7个月之久,准备经历的最低温度为-60℃,最大风速为每小时200公里。考察完成后,将于1990年参加考察队环球宣传活动,其中包括到中国首都北京的活动。

科学考察的主要内容

南极内陆为冰雪世界,科考的主要内容为现代冰川学研究。在南极内陆腹地进行这样的考察,同时横贯西、东南极洲,在南极洲科学考察史上属首次。科考工作由苏、中两国队员负责实施,其他队员协助。经协商,初步制定的科考计划为:

1、冰川气象观测。拟使用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对考察沿线的气温、湿度、日照、辐射、风力和风向进行观测。

2、臭氧层观测。测量冰面以上0.5-1.0米高处的地面臭氧水平和大气层臭氧水平,其中一段时间和苏联极地破冰船“费达洛夫院士号”进行同步观测。

以上两项由苏联队员负责。

3、冰川学观测与采样,由中国队员负责。观测内容包括冰面地貌,冰盖表面降雪晶形与尺寸,雪层剖面,10米深度内的雪层温度等。采样计划为每50-70公里采一组1米深度内的雪样,共计100个测站,400个雪样;雪冰化学拟选择内陆3个地点,每个地点掘2米深雪坑,采样100个。所有样品将分别送到中国、美国和法国分别进行同位素、痕量元素、微粒等多项内容的分析和研究。考察的内容和分析结果紧密围绕“全球变化研究”这一大课题,对南极洲的气象条件、冰盖发育条件、环境背景值、气候和环境变迁、冰盖近表面层内的微结构、南半球极区臭氧空洞等进行研究,其结果必将丰富“全球变化研究”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科学意义。

为促成中国参加“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的活动,中国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办公室以及中国南极长城站做了大量的组织和准备工作,积极为考察队提供支援,为科学考察提供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破例在短时间内办理了冰川学研究的基金申请项目,积极予以资助。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资源环境局为科学考察安排了后期分析研究事宜。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和政策局、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都为这次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还有全国各地各界人士群众来信予以的精神支持,等等。我们深信,有11亿中国人民做后盾,有各级领导的支持,有各国政府、人民的支持,这次历史性的科学探险活动一定能排除万难,历尽艰辛获得成功,考察队员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洲而走过的道路将在历史上留下痕迹。

相关信息
响彻珠峰的国际主义赞歌  ——秦大河科考脱险记(三)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23/9/11 11:22:38
响彻珠峰的国际主义赞歌  ——秦大河科考脱险记(二)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23/9/11 11:21:56
响彻珠峰的国际主义赞歌 ——秦大河科考脱险记(一)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23/9/11 11:20:48
秦大河:科学探险的伟大创举 ——写在国际徒步横穿南极考察队出发之前(二)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22/11/10 17:39:55
秦大河:科学探险的伟大创举 ——写在国际徒步横穿南极考察队出发之前(一)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22/11/10 17:38:26
主办: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承办:中国科学报社    策划:中国科学报社科学传播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报社网媒中心
联系邮箱:kxj@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