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故事详情
彭加木:为科学甘当一颗铺路石子
来源:南海海洋研究所 科学家: 彭加木 故事标签: 奉献 发布时间:2022/2/23 9:00:48


彭加木(右)在新疆考察

彭加木,1925年生人,194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解放后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今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期间参与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筹建工作。1980年6月17日,他在罗布泊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时不幸遇难。中国科学院发出通知,号召向彭加木烈士学习,学习他不畏劳苦、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甘当铺路石子”的拼搏奉献精神。

1956年,中国科学院准备组织一个综合科学考察委员会,分赴边疆各地调查资源,彭加木主动放弃去莫斯科学习的机会,积极申请到边疆去。当年5月,彭加木告别了工作八年之久的上海实验室,告别了温暖可爱的小家庭,踏上了新的征途。然而,野外考察的工作环境是异常艰苦的。做实验没有实验桌,他就把装运仪器的木箱竖起来,当作实验桌;没有自来水,就把盛水的桶架高,用橡皮管把水引下来,算是“土自来水”;汽车在戈壁滩中前进,有时轮子陷了下去,彭加木总是第一个跳下汽车帮助推车,车轮向后溅起的沙粒常给他淋一场“沙浴”,甚至连嘴里也是沙粒。彭加木一边吐着沙粒,一边说:“不要紧,不要紧。”“不要紧”三个字,差不多成了他的口头禅。彭加木以苦为乐,他说:“如果要享福,就用不着到新疆来。我到这里,就是准备要吃亏的!”

放弃出国学习的机会,告别温馨的家庭,有人为彭加木惋惜,说他“吃亏”了。1964年4月6日,彭加木在上海《新民晚报》发表署名文章《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献给<新民晚报>的读者》,对这个问题作了这样的答复:“有人说我‘吃亏’了,我想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今天做的工作就像耕耘,又像播种,一分耕耘终会得到一分收获的,如果有更多的人参加到科学研究工作中来,肯定比我一个人的力量大,成果也会出得更多。这对党、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有什么吃亏可言呢?如果说吃亏,那么许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了革命事业流血牺牲,他们甚至连革命的胜利果实都没有看到,这不是更吃亏了吗?还有无数的解放军战士,在战场上英勇作战,负了伤,甚至残废了,他们是否吃亏了呢?当然没有······至于我个人,虽然是一个科学研究人员,但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是一个革命者。在入党的时候,我就向党宣誓:我要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利益坚决斗争到底。党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这里也不存在什么吃亏的问题。”

彭加木这些闪闪发光的话语,象征着他的思想逐渐成熟,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接下来,他在文中表达了自己愿意做一辈子铺路石子的心声:“我认为党领导下的一切工作都是革命工作,任何岗位都是重要的、光荣的岗位。像建筑工人,自己住的常常是简陋的工棚,等到新房子盖好,他们却又要到别的地方去了;又像筑路工人,他们铺好路,自己却不再走这条路。我想建筑工人、筑路工人能够默默无闻地做一些专门利人的工作,我为什么不能做一些科学组织工作,起一些桥梁作用呢?我想,做一颗铺路石子,让别人踏在自己的背上走过去,也是光荣的。”

相关信息
彭加木:未竟的五大心愿 南海海洋研究所 2022/3/23 8:39:15
彭加木:因材施教育新苗 南海海洋研究所 2022/3/16 9:10:42
彭加木:因坚持真理被写大字报 南海海洋研究所 2022/3/9 8:42:16
彭加木:不怕困难,“秃笔也能画出好画” 南海海洋研究所 2022/3/2 8:45:13
彭加木:为科学甘当一颗铺路石子 南海海洋研究所 2022/2/23 9:00:48
主办: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承办:中国科学报社    策划:中国科学报社科学传播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报社网媒中心
联系邮箱:kxj@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