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眷
找到11条相关结果
回到祖国之后,王天眷由于是物理研究出身,因此综合我国当时在激光领域欠发展的原因,他投入到了微波受激发射理论的研究与实验之中,而该项理论是光受激发射理论的先导,而光受激发射理论将直接导出激光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之后在60年代,综合考虑中国国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他积极投入原子钟事业的研究。根据自己...【查看详情】
王天眷很小就接受了浓厚爱国思想的熏陶,这使得他从小就立志报效国家。17岁时,他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22岁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先后任职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重庆大学电机系讲师、航空委员会空军通讯学校研究院等,1947年赴美国留学。
从他踏足美国这片土地上起,他就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华儿女的身份...【查看详情】
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授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汤斯(Charles H.Townes),另一半则授予前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的巴索夫(Nikolay G.Basov)和普罗霍罗夫(Aleksandr M.Prokhorov),以表彰他们从事量子电子学方面的基础工作,这些工作导致了基于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原理制成的振荡器和放大器。
有谁知道当年...【查看详情】
爱因斯坦在他1917年发表的论文《关于辐射的 量子理论》中首次提出受激发射概念。三十多年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汤斯(Charles H. Townes)小组成功研制出微波激射器,并由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汤斯团队中有一位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和过人学识,为这项伟大成就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就是为中国量子电子学先驱 -...【查看详情】
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讹诈与核垄断,毛主席发出了伟大誓言:“核潜艇, 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65年秋,中央批准了“09工程”,即核潜艇工程,组织全国几百个科研单位进行联合攻关。王天眷作为物理研究组的负责人之一,承担了配套用时间频率标准研制项目,并强调:
“要重视原子钟具备的军事作用,不能仅把它当成一台仪...【查看详情】
为了尽快追上国际上激射器发展的脚步,王天眷和研究团队马不停蹄地开始研制难度更大的3-2线氨激射器。
研制过程中需要克服突发性停水断电的困难,由于无法及时采取紧急措施,真空系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油气污染,需要长时间进行彻底清洗,才能恢复运行。那年遇上雪天,为了保证真空机组能顺利运转,所有人还得冒着严寒去铲...【查看详情】
激射器核心部件真空容器的焊缝时常会漏气, 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王天眷和研究组的组员们 日夜不停地反复试验。每次试验都要花费大半天时间使系统达到高真空状态,然后参与系统试调 工作。实验结束后,等待扩散泵加热器自然降温,再逐步撤离去前后级真空泵,最后才能关闭真空阀门。团队经常连续几天不能回寝室睡...【查看详情】
当时我觉得全国快要解放,我党需要在科学上大干特干,我决定去美国好好认真的 学,要学到真本领,将来为党、为人民服务, 我确凿抱着这个愿望而出国的......所 以(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几乎是废寝忘食的。------王天眷
【查看详情】
王天眷回国时带回了激射器全套核心部件和微波测试装备,这对国内的研究大有帮助。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不能一直依靠外国技术,王天眷决定只将其作为参考,在自主研发遇阻时再拿出来做比照。
当时武汉相关的科研基础设施薄弱,氨激射器内含物理系统、抽气系统、电子仪器系统,每一步的研发几乎都是从零开始。有些核心部件的制...【查看详情】
王天眷(1912.4.20—1989.2.20),浙江黄岩人,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波谱学先驱。他长期致力于射频及微波波谱学、受激发射、量子频标及原子分子物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最先测得原子核电十六极矩对电四极共振谱线的影响,并发明了讯号反馈振荡器检波电路(王氏电路),为当时波谱学界所公认,一生为我国波谱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查看详情】
王天眷先生1912年4月20日生于浙江省黄岩县潭头村。父亲王卓为辛亥革命烈士,在王天眷出世之前就已为革命献身。王天眷从童年起就深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对以后的成长有较大的影响。
先后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毕业后,曾任清华大学无线电学研究所助教、重庆大学电机系讲师、航空委员会空军通信学校教官与教授科....【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