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故事详情
做中华优秀文化的守护者
来源: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科学家: 葛修润 故事标签: 爱国 求实 发布时间:2021/12/29 15:18:45

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葛修润院士是白鹤梁“国宝级”文物的守护者。

2001年2月,国家举行白鹤梁保护方案的最后一次专家评审会,葛修润被邀请参加担任评审组长。按照惯例,方案最终应被“通过”。但是葛修润却在最后关头唱起反调,他提出“就地淤埋”和“岸边复制”的方案是不适宜的,如果不能找到最好的方法在原址保护白鹤梁,将是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失职,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无压容器”方案。

他的创意,获得了其他11位评委的一致赞成。但也令原方案的提出者不悦。领导也面有难色:“葛院士,您的意见很好,但再过两年,三峡就要蓄水了,恐怕为时已晚……”最后,原定的就地淤埋方案还是被通过了。

但是,他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坚定以守护白鹤梁、守护知识分子的良知为己任。他给中国工程院和国务院领导写信反映情况。几经周折,他的方案终获国家批准。2003年2月13日,他的“水下宫殿”正式动工,白鹤梁绝处逢生。

方案被采纳了,葛修润还是放不下肩上的责任。他最担心施工质量,也操心施工进度。2006年6月三峡蓄水到156米,如果水下工程没完,白鹤梁照样难逃被掩埋的命运。但摆在眼前的现状是施工拖拉,经过层层转包后,来了一支几乎不懂工程的施工队。他当场发脾气,气愤地说道:“正规军施工都有难度,却招来一批不懂施工的棒棒军!这样继续下去,这个工程早晚会完蛋的。” 不认识施工总承包方的领导,葛修润只能接二连三往施工总承包单位,最终说服该单位领导,换掉了不合格的工程队,白鹤梁工程又转入正轨。

2005年1月24日,施工方和投资方因经费闹矛盾,工程进度又一次被拖延。躺在医院病床上的葛修润,心急如焚,赶忙给施工头打电话,“你先做,我来筹钱行不行?”电话沟通不奏效,葛修润拖着病体,召集各方在医院附近开了一天的会,终于解开了矛盾。回到病房,葛修润瘫倒在床上。

年过七旬的葛院士身患糖尿病、冠心病,但他依然事必躬亲,多次亲自到水深几十米的施工现场查看工程进度。白鹤梁工程加速施工,2009年终于建成为世界上惟一的在深水中原址保护古文物的水下博物馆。

相关信息
做中华优秀文化的守护者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21/12/29 15:18:45
主办: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承办:中国科学报社    策划:中国科学报社科学传播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报社网媒中心
联系邮箱:kxj@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