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故事详情
一心为民制良药
来源:上海分院 科学家: 赵承嘏 故事标签: 爱国 奉献 发布时间:2021/11/11 11:14:58


赵承嘏

位于上海武康路395号的一幢4层洋楼,是我国现代药物研究和植物化学开拓者、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创始人赵承嘏的研究室。无论外界时局如何波诡云谲、风云激荡,他始终坚守在这栋小楼之中,埋头于中药的科学研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赵承嘏上午还在研究室内潜心工作,中午自感不适就穿戴整齐,之后溘然长逝。

抗战时期,赵承嘏不愿离开上海。为保护仪器设备,他多次被日本宪兵司令部传讯,但无所畏惧,并设法将全部仪器保护起来。抗战胜利后,药物所依然举步维艰。在艰难的条件下,赵承嘏继续研究常山的抗疟有效成分,从常山中分离到3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异构体,并发现常山丙碱的抗疟作用为奎宁的148倍。这一研究成为20世纪40年代的世界常山抗疟热潮研究中的“高峰”。

1949年,上海解放在即。赵承嘏拒绝离开上海去台湾,他说:“这些设备不能拆,不能搬”。新中国成立,由于赵承嘏的坚守,药物所的血脉保存了下来;由于赵承嘏的坚持,药物所得以留在祖国大陆。他终于迎来了为“寻找治疗疾病的新药,为人民解除病痛”的理想继续奋斗的新时代。

解放初期,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使中国几乎空白的医药工业举步维艰。赵承嘏指导解决了青霉素G钾盐的结晶方法,为上海第三制药厂的国产青霉素顺利投产解决了关键难题,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他根据在法国罗克药厂工作时的经验,指导工厂解决了普鲁卡因的生产工艺难题。他还接受了西南军区的邀请,完成了常山叶中常山碱含量的简单测定方法的研究任务。

相关信息
赵承嘏:两盒火柴,公私分明 上海药物研究所 2024/6/25 12:37:12
一心为民制良药 上海分院 2021/11/11 11:14:58
主办: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承办:中国科学报社    策划:中国科学报社科学传播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报社网媒中心
联系邮箱:kxj@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