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俊
找到5条相关结果
1956年,37岁的吴文俊因为在拓扑学上的杰出成就,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于第二年当选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文俊的科学生涯并没有停滞不前,他最大的希望,是中国数学开创属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创立自己的研究方法,提出自己的问题。
上世纪 70 年代,在计算机工厂劳动的吴文俊切身...【查看详情】
那是“文革”前夕,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1+2”的结果,并将论文提交到了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但那时这项工作被认为是“封资修”,是否发表此文引起了激烈争论。
有一天,中国科学院院士关肇直找到吴文俊家中,商议陈景润“1+2”的工作的发表问题。吴文俊当时正担任《科学记录》的编辑,负责处...【查看详情】
作为一名爱国科学家,吴文俊时刻把家国情怀融于自己的学术工作中。他很多重要的学术成果,都发表在了国内期刊上。
1984年,吴文俊又将他在数学机械化领域最重要的成果《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基本原理》发表在中科院系统所主办期刊《系统科学与数学》上。这是世界级的突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当时国外很多科学家得知吴文俊...【查看详情】
他年少以拓扑学研究成名海外,
38岁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
年近花甲又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数学机械化而震惊学界,两次问鼎国家最高科技奖励,……。
他的这些记录在当今中国数学界至今无人打破。
他,就是被誉为“人民科学家”的——吴文俊。
在许多人心目中,吴文俊就是这样一位不断创新、得奖无数...【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