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故事详情
林尊琪:敢为人先,勇挑“神光”重担
来源:上海分院 科学家: 林尊琪 故事标签: 爱国 创新 发布时间:2021/11/10 16:47:18


林尊琪

林尊琪是我国惯性约束聚变领域高功率激光驱动器及物理研究的杰出科学家。他是我国神光Ⅱ精密化项目总设计师,多功能激光系统项目、神光Ⅱ驱动器升级项目首席科学家。

林尊琪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治远是我国首批工程设计大师之一,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旗杆设计安装者,曾在开国大典中站在毛主席右侧为升旗过程保驾护航。耳濡目染中,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理想从小在林尊琪心中扎根。1959年,正是这个国家急需科技人才的年代,林尊琪选择了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系,只因招生简章上说这是像“盐”一样对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专业。研究生阶段,他选择了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并从1964年开始在这里工作,由此开启了他与激光结缘的一生。1980年,林尊琪赴英国的卢瑟福实验室深造,专攻惯性约束聚变专业。这个实验室里唯一的中国人,用三年的苦读与钻研,为回国参与神光高功率激光系列装置的研发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997年底,神光Ⅱ工程进展遇到重大困难,“此时林老师临危受命,迎难而上,毅然挑起了工程项目一线总指挥、技术负责人的重任。”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主任助理朱宝强回忆,“林老师从系统的设计和元件的品质着手抓光束质量问题,在两年多的攻关时间里,一直和一线科研人员并肩战斗,从前端种子到靶场输出一个一个单元地解决问题。”那些艰辛岁月,联合实验室主任助理马伟新至今记忆犹新,“那真是夜以继日啊”。有了主心骨,队伍一下子有了方向和信心。在林尊琪的带领下,团队解决了长期困扰神光Ⅱ的三大科学技术难题:激光输出能量严重受限,激光工作物质及光学元件非正常损坏以及同轴双程放大所特有的鬼像破坏。这为神光Ⅱ装置的全面达标和首轮物理实验我国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史上的重大突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神光Ⅱ多功能光束系统研制时,针对大口径光束空间滤波器出现的光束质量较差问题,林尊琪不循规蹈矩,创造性地提出了使用非球面透镜作为空间滤波器的输入透镜的方案。当时国内尚未有使用非球面透镜作为空间滤波器透镜的先例,国外也鲜有报导,大家对此有很多不同意见和质疑,而且该透镜的加工难度高,实际应用后的结果谁也无法准确预计。在多次讨论和争执中,林尊琪耐心说服大家,并对可能的鬼像等问题作了充分的技术预案。最终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型的透镜可以很好地解决大口径高通量激光的传输问题,并成为后来各型大型激光驱动器中采用的技术要素。

在随后的驱动器升级装置项目,作为首席科学家,他又果断提出了采用大口径四程腔放加二程助推放大的技术方案,同时带动国内关键单元技术的发展。在加工能力严重影响工程进度时,他又以学术造诣和人格魅力团结兄弟单位联合攻关,成功克服了一系列制约装置输出性能达标的技术难题,最终使驱动器升级装置实现了大口径多程放大,装置单束综合输出性能达到了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的水平。

细节决定成败。为了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万无一失,林尊琪总是在工程实验的第一线,完全忘了自己的年纪。至今仍有人记得神光Ⅱ安装滤波作用的小圆屏时,已是花甲之年的林尊琪钻入直径不到80公分的空间滤波器管道内蹲着指导安装;也记得他爬上三米多高的靶场桁架上将二百余斤的仪器安装到位的身影。

相关信息
油灯已经耗尽,我将奋斗到最后一刻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022/6/24 8:36:54
林尊琪:敢为人先,勇挑“神光”重担 上海分院 2021/11/10 16:47:18
主办: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承办:中国科学报社    策划:中国科学报社科学传播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报社网媒中心
联系邮箱:kxj@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