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专家杨嘉墀不仅是“两弹一星”元勋,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还是我国“863”计划的四位倡导人之一。身边人回忆,杨嘉墀总是具有前瞻性思维。
例如,1956年杨嘉墀一家归国时,和许多归国学者一样,卖掉了汽车钢琴等家产,却带回了示波器等科研仪器。令人称奇的是,杨嘉墀还带回一台20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这在当时可是太超前了。没想到,仅仅两年之后,北京就开始试播电视节目,但普通人想拥有一台电视机真是比登天还难。1961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举行时,杨嘉墀家一度人满为患,里三层外三层,挤着叫好的全是他的邻居,那些平时斯斯文文的知识分子。
在学科发展上,杨嘉墀也具有这样的战略性眼光。据航天科技集团502所研究员、神舟飞船资深设计师王南华回忆,1987年参与第二代返回式卫星研制时,杨嘉墀找到她表示,智能控制和故障诊断将是未来航天技术的发展方向,希望她开展这方面工作,还可以带一些研究生,争取一些预研课题。
当时,王南华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个方向的重要性,但还是听话地行动起来,开始带研究生,申请基金课题。但是,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她深感这项研究与当前从事的型号任务有冲突,同时也苦恼着预先研究得不到领导的支持。
1993年的一天傍晚,王南华在小花园中散步时偶遇杨嘉墀和夫人也在散步。杨嘉墀主动邀请她在长椅上坐下,询问研究工作情况。王南华汇报了故障诊断方面的工作进展,也吐露了预研工作的艰难和困惑。杨嘉墀回复她说:“要耐得住寂寞!”
此后,王南华围绕这一研究方向陆续申请了多个课题,先后带了十几名研究生,1997年“航天控制系统实时故障诊断专家系统通用框架”研究成果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预先研究得不到领导支持 他说:要耐得住寂寞 | 中国科学报社 2023/12/22 13:03:39 |
当选院士后,他被老师要求先读自律典范 | 中国科学报社 2023/12/22 13:01:56 |
不惧冷板凳,“文革”被关审查时他还在做卫星方案 | 中国科学报社 2023/12/22 13:01:07 |
1975年,他将自己的专利费“变成”一台4KB内存电脑带回国 | 中国科学报社 2023/12/22 12:58:40 |
为了“一箭三星”,他们连1毫米的空隙都不放过 | 中国科学报社 2023/12/22 12:5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