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故事详情
“野”牛来袭,植物学家扎起了梅花桩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科学家: 蔡希陶 故事标签: 爱国 奉献 发布时间:2021/11/30 1:17:29

“野”牛来袭,植物学家扎起了梅花桩 口述者:许再富 冯耀宗(蔡希陶学生) 从国内外引种的植物,刚刚在植物园落户,竟成了“野牛”的乐园! 原来,周边村民喂养的水牛,除了耕作时节要找回来耕地,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放养野外的,通常一头成年的母牛放出去,等找回来时,后面一般都会跟着一头小牛。这些“野牛”吃腻了周边的野草,总会“泅渡”罗梭江,来植物园所在的葫芦岛上找新“乐子”,药物区的小苗、刚种下的木薯,都被践踏了,东区的橡胶苗甚至被野牛当成挠痒痒的工具,可怜的小苗,哪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啊——! 更让人头疼的是,“村民竟将我们园区的铁丝网夹断,不仅方便他们自己进来开垦自留地,还方便他们的牛直接进出!”听着大家对野牛的重重抱怨,蔡老的神情显得有些凝重了,“你们可有啥好法子,来治治这些野牛?” 对于养狼狗、放鞭炮吓牛的建议,蔡老摇了摇头,“这些建议可能暂时会解决牛害,但会违反我们的民族政策。要智防,最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防。” 所谓智防,蔡老提出在野牛进出的关键口建“梅花桩”,人易通过,牛无法过;另外,他建议在江边种植一种长得极其密集的“灰杆竹”,作为防牛“竹墙”。 提到“从根本上防治牛害”时,蔡老语重心长地说:“老百姓因为不知道我们这‘葫芦’里究竟出的什么药,所以才会破坏我们的铁丝网。我们要早点出‘药’,早点将这些‘药’惠及给他们,老百姓尝到甜头了,自然会主动保护我们的基地!” 在这“两防”策略下,没几年,葫芦岛的牛害问题终于彻底解决了。(文字整理:赵金丽)
相关信息
主办: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承办:中国科学报社    策划:中国科学报社科学传播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报社网媒中心
联系邮箱:kxj@stimes.cn